时间: 2024-05-05 00:46:44 | 作者: 成功案例
为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互与通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农村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高新交警结合大整治大提升2.0行动方案,以道路交互与通行事故减量控大为工作目标,围绕农村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管理短板和盲区,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新农村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对策,打造环太湖沿线农村道路安全示范生态圈,努力构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
在高新区沿太湖湖岸线个行政村内,时常看到这样一群身穿“黄马甲”的人,他们出现在田间地头、忙碌在街巷湖堤,不惧风吹日晒,不为琐事懈怠,始终守护那一方百姓的平安出行路。他们是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镇湖中队包村交警。
自2020年以来,高新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镇湖中队在党建引领下,由党员民警发挥带头作用,定村包干所有交通事务,集安全防护员、信息收集员、事故调解员、交通宣传员、便民服务员等角色于一身,包普法、包调解、包服务,强预防、重宣传、保安全,中队20多名警力分别进驻10个行政村、2个社区,逐村逐户走访调查,建立人、车户籍化管理档案,夯实交通安全基础工作,在重点车辆管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以绣花功夫探索科学化、精细化、服务化的道路交互与通行管理新路子。
宣传内容以图像画面、视频资料、身边违法与事故案例为重点,从实际出发,整合资源,精心设计了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册,至今已累计发放5000余本。
结合交通安全讲座组织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播放农村交通安全教育警示片100余场次,并将极具特色的方舱宣传车开上了乡村大舞台,使群众坐得住、听得懂。
紧盯电瓶车、面包车、三轮车等农村出行3大主力工具,针对性制定“严防死守”政策,村口劝导站起到“过滤网”作用,坚持“隐患不出村,违法不上路”。
驻村警力担当起村里的“老中医”,小问题当面“把脉”,疑难杂症则定期邀请业务能手及相关主管部门开展“专家会诊”,已解决村内大小道路隐患及人车矛盾共计千余起。
实时跟进更新农村面包车、农用车、摩托车等重点车辆的动态信息,建立管理台帐,为后续掌握车辆状态、动向等相关情况提供必要数据支持。
登记造册后更利于针对性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题,聚焦重点人群和重要时机,营造了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有力的稳定了农村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形势。
以驻村警力经批准任命为村(社区)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居委会)委员为契机,在全中队掀起积极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浓厚拼搏氛围。
推动全体警力学习与工作相互转化,加强业务更新,注重学以致用,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有20%的警力通过自学获得本科学历,目前本科学历占全中队警力的46%。
2017年高新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镇湖中队设立了辖区首个“交通安全教育劝导站”,站内劝导员由民警、辅警、志愿者组成,全镇总动员形成合力担当劝导、教育、宣传、普法重任,分享看、签、抄、协一系列“组合套餐”,即观看交通安全视频,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抄写交通安全法规,协助民警路面执勤,让交通参与者进行深层次的交通学习和体验。
服务游客、隐患排险、好人好事等热心事同样也在劝导站和志愿者中涌现,温暖了这个小镇,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中感动了群众,并获得了群众的支持、理解与信任,为更好的开展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管理工作夺下了群众基础。教育劝导站成立至今已成功教育劝导交通违法8000余次,签订交通文明承诺书8000余份,以点带面,多点辐射,充分的发挥示范作用,对协助维护农村道路交互与通行秩序,打造道路建设新亮点,着力构建农村道路安全示范生态圈。
开展一村一警一站工作机制以来,不仅在区域农村营造了一个知法守法、知危险会避险的交通安全氛围,更描绘了一个夯实美丽乡村行战略、推进农村交通高水平发展的美好愿景。
下一步,高新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镇湖中队将继续围绕一村一警一站工作,丰富宣传形式及内容,强化宣传成效,丰富经验转化,积极地推进这项惠民、为民、便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