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28 01:40:53 | 作者: 产品展示
战时民用生产力被动员为军事服务,战后民继续延续品牌是很普遍的做法,毕竟现代战争是国力的比拼,在总体战的指导思想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用于实现军事目标。列举如今这些的著名品牌在二战中的产品,并不是为了去评判在特殊战争年代的所作所为,而是让我们透过这段历史让我们一起看看工业制造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石之一,不仅关乎经济,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本文接着上一篇列举了德国和捷克的著名品牌在二战中都在制造什么产品继续介绍,本篇主要讲另外两个轴心国意大利和日本如今的著名品牌在二战中的产品。
二战中意大利战绩不佳,主要的贡献是各种段子,但作为列强之一也没那么不堪,毕竟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意大利给人的感觉是造奢侈品和美食拿手,打仗不行,其实很多意大利的奢侈品在二战之前也只是家庭作坊或者独立店铺而已,而且很多现在很适合在时尚圈吹嘘的纯手工制作品牌,中并未给国家的战争机器提供什么特别的支持。
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在战时是大范围的应用于伞兵的降落伞制作,这样一种材料韧性和弹性俱佳,然后……意大利人则首创性将其应用于——造包,我们熟悉的著名奢侈品品牌Prada在战后推出的尼龙材料手袋,在当时是一大创新,意大利人算是对时尚真爱了。
菲亚特这个品牌中国人也不陌生,与广汽合作在国内生产乘用车,其中Fiat500C是款经典的小车,造型萌萌哒,深受女性车主喜欢。
二战中的菲亚特可是一点都不萌,坦克、装甲车、航空发动机、战斗机生产一应俱全,曾是意大利军队装备武器重要供应商。包括fiat3000、P26坦克、CR42、G50飞机都是它制造的。
虽然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乏善可陈,但公平的说这口锅不能由菲亚特来背。
顺便提一句,菲亚特生产的战斗机和轻型坦克还曾经在上世纪出口到中国,在政府的军队中服役。
说起意大利军火,很多人会想起热播剧《亮剑》里李云龙那句“把意大利炮拉过来”,很多人就想问这也属于二战期间,那么中国战场上用的这个意大利炮是哪家产的。其实这个所谓的意大利炮是法国人产的75毫米火炮,意大利也是很早之前从法国进口的,后来中国通过意大利进口国一部分较为便宜的军火,也就包括了这个所谓的意大利炮。
意大利著名奢侈品手表品牌,二战时期为意大利皇家海军生产表,尤其是蛙人特种部队的潜水表。
说到日本的各大品牌,国人真是很熟悉了,战时日本的几乎全部制造业都投入到了战中之中,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市场的日货,尤其是大量生产家电、半导体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品牌看起来人畜无害,然而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们的许多产品都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只不过那时候它们的产品都是杀人武器。说起这一些品牌我们既熟悉又沉重,也许我们一方面要承人它们在当今的优势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无法忘记它们的历史。
由于日本从二战诞生、发展的著名品牌非常多,大多数都是“老熟人”,我们接下来主要分类介绍。
由于三菱本身就是军工企业,一直到现在也是日本自卫队的武器制造商,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很多潜艇、驱逐舰都是由三菱生产的。不过由于日本战后修改宪法,并不能大规模维持军备,三菱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很多的产能都没有启用,但是三菱一直在维护着相关的生产基地,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开动。
民用这块由于日本的大财团触角都伸向各个行业,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三菱旗下也有众多的产业,其中三菱与中国合作投资在上海、广东均有生产基地,主要的产品是电机、压缩机等家电产品的配件,现在大家各地常见维修三菱电机的特约维修点。
三菱重工对日军侵华和发动二战是公开支持的,并且积极为日军筹措资金。在军火制造方面也是主力。同时三菱重工不仅仅发战争财,还曾经向中国贩卖。
其中三菱生产的零式战斗机、九七式轰炸机最为著名,这两款机型均曾参与过对重庆的大轰炸,还有别的包括舰载机在内的许多军用飞机,更不可思议的是宝藏号、雾岛号战列舰,以及日军主力的九七式坦克。
这个我们国人可能不是特别熟悉,当然其生产的摩托车被发烧友关注的比较多,川崎重工是日本著名的航空、机械、船舶、交通工业制造商,世界500强,日本的新干线很多是它造的,当然现在日本海军自卫队的许多飞机、船舶武器仍由川崎制造。
二战日本海军加贺、大凤、瑞鹤号航空母舰、榛名、伊势战列舰均是由川崎建造的。
飞机方面虽说比三菱略逊一周,但川崎也制造了大量战机,其中的三式、五式战斗机是其代表。川崎、三菱和富士一同为二战中的日本生产了成千上万的飞机、坦克和军舰。
富士重工的前身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日本最大的军火制造商,曾在二战期间为日军生产多达一二十种军用飞机,包括各种舰载机、侦察机、水上飞机等等,也都是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航空兵常见机型。当时它一家的飞机产能超过三菱和川崎之和,我们的抗日神剧中出现的日本空军K144战机就是它们的产品。
其旗下品牌现在我们中国人也很熟悉——斯巴鲁,其实目前富士重工这个企业就叫斯巴鲁株式会社,这个品牌的森林人suv、翼豹轿车也是今天大街上常见的日系进口汽车。
现在的日本著名挖掘机品牌小松,也是世界著名重型建筑机械制造商。在我们各大建筑工地上它的挖掘机、推土机等等十分常见,虽然非工程领域的人可能乍一听不熟悉,但我把它的logo放出来你肯定看着眼熟。在战时也曾为日本军方生产工兵用的推土机,应该说二战也是小松制作所发迹的年代。
应该说日本军方的订单拯救了二战前陷入低迷的丰田汽车,早在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丰田为日军提供军用汽车,至二战期间作为重要的军车供应商一直到其生产厂在二战中被重点轰炸夷为平地。
日本军队摩托化机动能力在二战中中国战场上优势很明显,毕竟那时候无论是正面战场的国军还是敌后的领导的武装,主要都是靠两条腿。丰田在中国战场也为日本立下赫赫战功,在1944年被改为“护国工厂”。
国人熟悉的汽车品牌,跟我们的海南汽车合作,其多款车被很多日系车主称为运动型轿车的代表,属于普通家用车中销量不错的。本来在日本也不是造车起家,但是的确早期就生产过三轮机动车,类似我们现在的农用三轮。
早先马自达前身东洋工业公司,给日军生产步枪,不过特别提一句日军当时的三八大盖并非只有一家公司生产,而是很多企业都一开战马上民用转军用,这个能力的确很强,也的确反映了这一个国家那种时刻准备着的特征。
日产,为日本军方高级军官生产军车和军用卡车,今天的日产天籁最早就是脱胎于当年的军车日产model70。这一个方面跟当年斯柯达速派这款车有点像,当年的速派也是供军队高层乘用。
同时日产集团有很大一部分合并自“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听这名字大家也知道,当年从中国东三省掠夺了不少财富。
雅马哈(YAMAHA),现在两家我们熟悉的一个是生产摩托车的,一个是生产乐器的,在二战前雅马哈是一家生产钢琴为主的企业,雅马哈的logo上面三个交叉的音叉正来自它的老本行。
二战期间雅马哈主要生产飞机发动机和螺旋桨叶片,那时候飞机还是螺旋桨为主,喷气式的发动机是战争末期才出现的。
作为进入中国很早的产品,80后一代很多都听过它的广告歌:“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从笔记本电脑到各种白色家电都曾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之后我国家电和3C消费品制造业快速崛起,基本上现在东芝在国内也就闪存卡、电饭煲等产品较为常见。
二战中的东芝和另一家日本半导体生产商NEC有点像德国的西门子,主要是给日军供应电子设备,包括雷达,无线电等通讯设备,大范围的应用于海陆空三军。
现在为中国所熟悉的包括电梯、中央空调以及各种热门代购的小家电,几十年前日立和东芝一样在中国家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二战中日立为日本重要的军用发动机制造厂,为众多型号的海军军舰、飞机、坦克提供发动机和电动机等各类电子设备。
尼康(Nikon)、佳能(Canon)的照相机镜头很多人不陌生,战时它们生产的光学设备大范围的应用在各种武器上,例如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测距仪,潜水艇上的潜望镜等等。
立邦(Nippon),生产油漆的那家,我们现在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立邦油漆和防水涂料广告,它在二战期间为日本海军军舰生产涂料,怪不得防水性不错。
对比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二战中我国经历的历史,让我们清晰的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今天列出的日本、意大利的军工很多同样是民用工业在战时转移,而今又转为民用的例子,实际上正是要提醒自己国家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军事实力的保障有时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中国如今也是世界强国,制造业大国,在许多领域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落后于人变成佼佼者。无论是民用汽车还是飞机航母导弹,我们都在不断弥补着短板和差距。制造业的强大不仅提供给百姓更多更好的生活,更提供了保护这种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