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烧结网
>首页 > 产品展示 > 不锈钢烧结网
生物工程下游工艺之过滤(3)

时间: 2024-05-21 16:54:47 |   作者: 不锈钢烧结网


  上两篇说了常规过滤和离心过滤等的一些情况,作为生物工程领域,自然少不了膜过滤方面的工艺和技术,所以,这篇主要说说膜过滤方面的一些系统的知识。由于,在很久之前,老沙弥就曾经写过膜过滤技术的基础知识 - 知乎这篇文章,所以,本篇所述的膜过滤,是那篇文章的完善和补充。

  a、过滤液体或气体悬浮液中有效直径小于 0.1 µm 的细颗粒(微滤MF);b、从液体中去除非常大的分子和胶体物质(超滤UF);c、从溶液中选择性去除某些离子物质(纳滤NF);d、有效去除水和其他溶剂中的所有溶解和悬浮物质(反渗透RO);e、仅选择性传输离子物质(电渗析ED);f、互溶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渗透蒸发);g、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包括气体和蒸气的混合物(气体和蒸气渗透),等。

  实际上,中空纤维膜也可以有微滤、超滤等的型式,这里单独把它拿出来,仅仅是从应用角度来阐述而已。

  在很多微生物研究文献里面,出现比较多的膜的类型,就是中空纤维膜。这种膜得以广泛应用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其最大的特点是投资小,单位过滤面积大。由于其使用的材料,主要还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醚砜等等的聚合物制成,所以成本相对低廉。坏了就换,试验嘛,拿了结果就可以了,下面是某国外研究琥珀酸连续生产的工艺装备图,其中就有中空纤维膜。

  除了用在实验室,中空纤维膜还更多的用在废水净化处理上面,用作生物反应器MBR(Membrane bioreactor)或者说叫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这种应用场景和我们今天说的合成生物还是有比较大的不同。我们这里说的生物工程下游工艺,更多的倾向于提取和纯化,要求更为严格。

  微滤通常用作超滤等其他分离过程的预处理,以及颗粒介质过滤的后处理。微滤膜的制作材料主要有包括聚丙烯(PP)、聚醚砜(PES)、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等的有机材料,也包括陶瓷和不锈钢等的无机材料。微滤膜能够分离大的悬浮固体,如胶体、颗粒、脂肪和细菌,而允许糖、蛋白质、盐和低分子量分子通过,所以,这也是微滤膜在生物工程领域应用广泛的原因。下面是工业流程生产色氨酸过程中,使用到的微滤膜:

  食品领域的过滤除菌以及生物工程领域的菌体截留,应用的都是这个原理。工业生产里,陶瓷膜的表现更为可靠和耐用,也随着发展,也从以前的圆形管的型式,又增加了像六边形的结构和旋转、振荡等的方式。所以,在进行系统模块设计和选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制造工艺,还要考虑一些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参数,以利于择优选取。

  超滤膜和微滤膜之间没有过大的区别,可以用的材料差不多,只不过过滤操作的压力更高,过滤截留的物质更小。比如常见的超滤的操作压力在1-10公斤,截留分子量在5-5000kDa(道尔顿)之间。所以,在工业应用里面,超滤膜能够分离较大的物质,如胶体、颗粒、脂肪、细菌和蛋白质,但是允许糖和其他低分子量分子通过。

  所以,超滤更适合用于纯化和浓缩大分子的溶液,尤其是蛋白质溶液,所以,其在乳制品加工、酶制剂、抗生素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酶制剂、抗生素这些实际上有很多都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它们很多也是和微滤膜、纳滤膜、甚至反渗透膜一起配合使用。

  纳滤膜和微滤膜、超滤膜等也差不多,它的操作压力更大,高达20公斤;截留分子量更小,约在100到5000Da之间,折合成国际单位,大概是在1-10nm。纳滤膜更适合分离小生物分子,如氨基酸、肽、抗生素、乳酸和低聚糖等等。纳滤膜也能应用于脱色、脱盐、浓缩、生物分子分离等各种生物分离应用。下面是某发酵研究,利用纳滤膜提取乳酸的流程示意图:

  上面我们正真看到的几个膜,都是在压力推动的情况下,通过错流过滤,完成分离、浓缩等等的目的。虽然反渗透也需要压力推动,但是它从原理上更精确来说,属于克服渗透压,来实现溶剂(如:水)和溶质的分离,所以叫反渗透。比如,海水的自然渗透压约为 27公斤,必须克服这一压力。下图为:U 形管通过透析膜的渗透图,添加糖的一侧液位上升,另一侧液位下降。

  反渗透操作压力更高,达10-80公斤,截留分子量更是小于100Da,所以,它更多的适合除盐和一些有机分子等的细小物质。工业上常见的海水淡化;化验室里面的纯净水制取,家庭里面看到饮用纯净水,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其压力实在太高,所以,有些设计里面利用了压力交换器或者能量回收泵,来实现长时间运行的节能:

  A、膜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膜的制造材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运行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长时间运行的费用,选择正真适合的膜及其型号,可能你的压力就不需要这么多,功耗自然降低下来;B、初始运行的通量数据虽然很重要,但是也要考虑运行过程膜污染致使通量下降的速度,针对特定的膜,找到一种最佳的再生方案,而这些,最好在选型设计前,一旦木已成舟,回头太难;C、做好膜系统的设计对系统低能耗的运行有很大帮助,比如上面的能量回收泵,比如因应膜的过滤工艺,做好程序上的自动切换,来实现最佳的过滤效果,等等。

  老沙弥尽可能每次都能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点东西,这次对应分享的是《膜技术与应用(第3版)》,是英文版,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些帮助。老规矩,为避免文章假分享,想获取的,将文章分享朋友圈并获赞10个以上,就可以获得上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