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频道直播今天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今天
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

时间: 2025-10-30 16:33:52 |   作者: 上海体育频道直播今天

2025-10-30

  (73)专利权人江苏轩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地址226368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纺织新材料产业园

  (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大成君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547专利代理师张印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开口的筒体、分别固定设置在筒体两端的上盖和下盖、设置在壳体周壁上的排气孔、插设在排气孔中的针型阀、与上盖可拆卸连接第一管道、与下盖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管道、与上盖可拆卸连接的滤芯、滤罩、限定于上盖上的第一通道、限定于下盖上的第二通道,筒体内设有滤室,滤罩设置在所述滤室内,并与上盖连接,滤芯伸入滤罩内,第一管道与第一通道相通,排气孔与第一通道相通,第二管道与第二通道相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与滤室相通。本实用新型减少排气放流时排放的聚酯熔体数量,减少降解物质对切换后聚酯熔体的“污染”,从而避免纺丝异常。

  1.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端开口的筒体、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上盖和下盖、设置在所述壳体周壁上的排气孔、插设在所述排气孔中的针型阀、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第一管道、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管道、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的滤芯、滤罩、限定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通道、限定于所述下盖上的第二通道,所述筒体内设有滤室,所述滤罩设置在所述滤室内,并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滤芯伸入所述滤罩内,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滤室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与其相通的出料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与其相通的进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依序连通的第一横直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横直段贯穿所述上盖的外周面,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横直段螺纹联接,所述滤芯与所述第一竖直段螺纹联接,所述第一竖直段贯穿所述上盖的下端面,并与所述滤室相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横直段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依序连通的第二横直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横直段贯穿所述上盖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横直段螺纹联接,所述第二竖直段贯穿所述下盖的下端面,并与所述滤室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和滤芯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15‑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上盖、筒体和下盖的外周面与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层包括气凝胶保温材料、包覆在气凝胶保温材料上的耐高温帆布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耐高温帆布垫上缝设有手提部。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化纤纺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

  [0002]长期以来,由于聚酯熔体过滤器设计不尽完美,导致年产120万吨聚酯工序的熔体过滤器放流不合理,进而影响切换过滤器后纺丝生产,造成极大的浪费。聚酯熔体分为大熔体和小熔体,聚酯熔体过滤器在大熔体和小熔体之间切换。以年产20万吨聚酯装置生产情况为例,因聚酯熔体过滤器不合理,切换后造成多起纺丝质量下降事件,因色泽、毛丝降等数量达635045.2kg,其中因轻微色泽不做降等处理产品有21120kg,同时聚酯过滤器进行大熔体工序时,每次切换排气放流多达22槽,聚酯熔体聚酯过滤器进行小熔体工序时,每次切换排气放流多达12槽聚酯熔体,方能够使聚酯熔体正常。同时,在聚酯熔体过滤器切换以后,FDY纺丝平均8小时内飘丝断头率增加,消耗大增,这一部分因处于短时间段落因素没有详细统计。

  [0003]经过研究后,根本原因是排气放流结构不合理,原先的聚酯熔体过滤器采用的是排气放流结构加排气支管的方式,在出料的管道外周面开设通孔,排气放流结构与通孔相通,排气支管与排气放流结构相通,进行排气放流,这种结构在排气时放流的聚酯熔体较多,而且还会有降解物质残留在排气放流结构和排气支管中,形成“污染”,在切换大、小熔体时,没有剥离的降解物质还会粘附新的聚酯,在长时间高温后又变成沾附的降解物质,会影响下一次切换,周而复始。

  [0004]所以研究聚酯熔体过滤器结构,研究熔体过滤器切换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放流排量、降低消耗,减少被“污染”聚酯熔体对纺丝生产及产品质量影响,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0006]鉴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减少排气放流时排放的聚酯熔体数量,减少降解物质对切换后聚酯熔体的“污染”,从而避免纺丝异常。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至少一个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方面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端开口的筒体、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上盖和下盖、设置在所述壳体周壁上的排气孔、插设在所述排气孔中的针型阀、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第一管道、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管道、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的滤芯、滤罩、限定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通道、限定于所述下盖上的第二通道,所述筒体内设有滤室,所述滤罩设置在所述滤室内,并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滤芯伸入所述滤罩内,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

  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滤室相通。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依序连通的第一横直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横直段贯穿所述上盖的外周面,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横直段螺纹联接,所述滤芯与所述第一竖直段螺纹联接,所述第二竖直段贯穿所述上盖的下端面,并与所述滤室相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横直段相通。

  [001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依序连通的第二横直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横直段贯穿所述上盖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横直段螺纹联接,所述第二竖直段贯穿所述下盖的下端面,并与所述滤室相通。

  [001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和滤芯同轴设置。

  [001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筒体和下盖的外周面与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层。

  [001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包括气凝胶保温材料、包覆在气凝胶保温材料上的耐高温帆布垫,所述耐高温帆布垫上缝设有手提部。

  [0019] 1,通过在壳体周壁上设置排气孔,排气孔与第一通道相通,这样就能进行排气,并通过针型阀控制排气的开启和关闭,这样的结构在排气时放流的聚酯少,且没有死角,排气放流后残留的降解物质少,减少降解物质对切换后聚酯熔体的“污染” ,保证纺丝的正常生产。

  [0020] 2,优选的,设置出料管和进料管改变出料和进料方向,适用生产设计要求。

  [0021] 3,优选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聚酯流动的通道,并且第一横直段和第二横直段分别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螺纹联接,结构精简,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0022] 4,优选的,15‑20 mm排气效果好,不会引流出过多的聚酯熔体。

  [0023] 5,优选的,保温层填充硬间隙,防止烟囱效应,减少热损失,进一步的优选的,用闹高温帆布包裹气凝胶保温材料,提升保温性能,并且缝有手提部便于取放。

  202、排气孔,3、下盖,301、第二通道,3011、第二横直段,3012、第二竖直段,4、筒体,401、滤室,5、第一管道,501、出料管,6、第二管道,601、进料管,7、针型阀,8、滤罩,9、滤芯, 10、出料阀, 11、进料阀。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顶”、“底”、“左”、“右”、“前”、“后”、“内”、“外”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准确的通过详细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 请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聚酯熔体过滤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两端开口的筒体4、分别固定设置在筒体4两端的上盖2和下盖3、设置在壳体1周壁上的排气孔202、插设在排气孔202中的针型阀7、与所述上盖2可拆卸连接第一管道5、与所述下盖3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管道6、与所述上盖2可拆卸连接的滤芯9、滤罩8、限定于所述上盖2上的第一通道201、限定于所述下盖3上的第二通道301 ,所述筒体4内设有滤室

  401 ,所述滤罩8设置在所述滤室401内,并与所述上盖2连接,所述滤芯9伸入所述滤罩8内,所述第一管道5与所述第一通道201相通,所述排气孔202与所述第一通道201相通,所述第二管道6与所述第二通道301相通,所述第一通道201和所述第二通道301均与所述滤室401相通。

  [002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5上设置有出料阀10,所述第二管道6上设置有进料阀11。

  [0030] 原先的壳体1中的排气放流结构较为复杂,易产生排放死角区域,死角区域内的降解物质会在聚酯熔体出料时造成污染,排气放流结构内壁又无法清理,会沾附大量降解物质,这些在切换的排气放流操作中无法彻底剥离排放掉,所以当关闭放流后,排气放流结构内的降解物质会不断释放到第一管道5内,会对聚酯熔体持续污染。上述原因就会影响到正常生产聚酯熔体质量,导致纺丝异常,被聚酯熔体流动而剥离的降解物质混入排放的聚酯熔体中,呈现排放的聚酯熔体发黄,导致放流时间加长,直到沾附的降解物质无法被剥离后,才能使排放的聚酯熔体变白。但是没有被剥离下来的降解物质还会沾附新的聚酯熔体,在长时间高温后又变成沾附的降解物质,会影响下一次切换,周而复始。

  [0031] 本实用新型的不采用复杂的排气放流结构,直接在壳体1周壁上开设排气孔202,排气孔202内设置针型阀7,针型阀7与第一管道5连接并互相连通,针型阀7起到排气和将带有气泡的聚酯熔体微量放流目的,即正常的情况下排放有气泡部分少量熔体和少量带有防烧剂的熔体,由于整个熔体系统无降解物质,所以只需要1槽聚酯熔体就可以将熔体系统排放干净。加上取消了排气放流结构,就没有降解和沾附的滞留降解物质,所以切换后整个熔体系统不会有被污染的聚酯熔体,这就彻底保障了纺丝正常生产,且本实用新型的聚酯熔体过滤器在原本的聚酯熔体过滤器上做改造,大幅度减少了改造成本,可操作性好。

  [0032]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道5上设有与其相通的出料管

  501,出料管501垂直设置在第一管道5上,出料管501改变出料方向,适用于现有生产空间设计。

  [0033]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道6上设有与其相通的进料管

  601,进料管601垂直设置在第二管道6上,进料管601改变出料方向,适用于现有生产空间设计。

  [0034] 过滤是个缓慢的过程,自下往上进料能够一点点的排出空气,同时聚酯熔体高温下接触氧气会发生热降解和热氧化降解,降解的聚酯熔体分子量低密度小会浮在表面,自下往上可以把降解的聚酯熔体排出,若动力不足,在出料管501处设置动力设备做出料。

  [0035]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201包括依序连通的第一横直

  段2011和第一竖直段2012,所述第一横直段2011贯穿所述上盖2的外周面,所述第一管道5与所述第一横直段2011螺纹联接,所述第二竖直段3012贯穿所述上盖2的下端面,并与所述滤室401相通,所述排气孔202与所述第一横直段2011相通。

  [003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301包括依序连通的第二横直段3011和第二竖直段3012,所述第二横直段3011贯穿所述上盖2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管道6与所述第二横直段3011螺纹联接,所述第二竖直段3012贯穿所述下盖3的下端面,并与所述滤室401相通,所述第二竖直段3012的上端朝向所述滤罩8。

  [0037] 第一通道201和第二通道301为聚酯熔体提供较为合理的流动通道,防止聚酯熔体因流动结构不合理而影响性能,同时排气孔202与第一横直段2011相通,比原本的排气位置更为合理,第二竖直段3012的上端朝向滤罩8,使得第二竖直段3012中的聚酯熔体进入滤罩8进行过滤,然后从滤芯9进入第一通道201中,然后从第一通道201进入第一管道5中。

  [003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段2012、第二竖直段3012和滤芯9同轴设置,第二竖直段3012与滤芯9对齐,过滤效果更好。

  [0039]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孔202的直径为15‑20mm,排气孔202在此范围排气效果最好,不会造成排气不尽或放流过多的问题。

  [0040]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2、筒体4和下盖3的外周面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保温层。

  [0041]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气凝胶保温材料、包覆在气凝胶保温材料上的耐高温帆布垫,所述耐高温帆布垫上缝设有手提部,上盖2、筒体4和下盖3形成的过滤结构的周边与壳体1之间留有硬间隙,产生烟囱效应,因而会产生极大热损耗,操作也十分不便,气凝胶保温材料上包覆有耐高温帆布垫,耐高温帆布垫上部缝有手提部,工人用钩子就可以轻松取放,这种方式能将聚酯熔体过滤器上盖2周围的间隙全部塞住,减少热损失,上盖2因面积较大,只是在铝板下方做支撑加强即可。

  [0042]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型阀7的放流部位设置可拆卸的保温罩,放流时取下,放流结束后盖上,保温罩并未在附图中标出。

  [0043]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能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